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精美图片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816344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3.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一部对社会学概念作出清晰阐释的社会学入门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社会学概念作出清晰阐释的社会学入门读物,原出自马克斯·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若干范畴》,后独立成书出版。在本书中韦伯详尽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学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和概念工具所持有的观点,同时也将他的理论思考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甚至也是理解和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础。


书籍目录:

作者序言 

// 001 

1.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 

// 001 

2. 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 

// 044 

3. 社会关系 

// 049 

4. 社会行为的类型:习惯和风俗 

// 055 

5. 正当秩序的概念 

// 060 

6. 正当秩序的种类:惯例和法律 

// 067 

7. 正当秩序有效的原因:传统、信仰、章程 

// 075 

8. 斗争的概念 

// 080 

9. 共同体和社会 

// 087 

10. 开放的和封闭的关系 

// 093

11. 行为的责任归属、代理关系 

// 100 

12. 团体的概念和种类 

// 104 

13. 团体的秩序 

// 110 

14. 行政性秩序和调节性秩序 

// 113 

15. 企业和企业性团体、协会、机关 

// 115 

16. 权力、统治 

// 118 

17. 政治团体、僧侣团体 

// 121 

人名对照表 

// 127 

书名对照表 

// 129 

译者后记 

// 132 

重版附言 

// 137


作者介绍: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涂尔干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代表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她也许看清了是什么使她完全抬不起头来——是她心里以为人世间老在关心她的境遇——这种想法完全是建立在幻觉之上的。除了她自己而外,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遭遇、感情以及复杂的感觉。对苔丝身边所有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偶尔想起她来。即使是她的朋友,他们也只不过经常想到她而已。如果她不分日夜地离群索后,折磨自己,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如此——“唉,她这是自寻烦恼。”如果她努力快乐起来,打消一切忧虑,从阳光、鲜花和婴儿中获取快乐,他们就又会这样来看待她了——“唉,她真能够忍耐。”而且,如果她独自一人住在一个荒岛上,她会为自己发生的字情折磨自己吗?不大可能。如果她刚刚被上帝创造出来,一出世就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配偶而生了孩子的母亲,除了知道自己是一个还没有名字的婴儿的母亲而外,对其它的事一无所知,难道她还会对自己的境遇感到绝望吗?不会,她只会泰然处之,而且还要从中找到乐趣。她的大部分痛苦,都是因为她的世俗谬见引起的,并不是因为她的固有感觉引起的。


生活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从外表看来他们的经历是否丰富,而在于从内心体验的角度看他们的感受是否深刻。生活对于一个敏感的农夫就要比对于一个感觉迟钝的国王来的宽阔、充实和激动人心。


'Never mind about the lords and ladies. Would you like to take up any course of study - history, for example?'

'Sometimes I feel I don't want to know anything more about it than I know already.'

'Why not?'

'Because what's the use of learning that I am one of a long row only - finding out that there is set down in some old book somebody just like me, and to know that I shall only act her part; making me sad, that's all. The best is not to remember that your nature and your past doings have been just lik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and that your coming life and doings 'I'll be lik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What, really, then, you don't want to learn anything?'

'I shouldn't mind learning why - why the sun do shine on the just and the unjust alike,' she answered, with a slight quaver in he...


生活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外表看来他们的经历是否丰富,而在于从内心体验的角度看他们的感觉是否深刻。生活对于一个敏感的农夫就要比对于一个感觉迟钝的国王来得宽阔,充实和激动人心。


Was once lost always lost really true of chastity? she would ask herself. She might prove it false if she could veil bygones. The recuperative power which pervaded organic nature was surely not denied to maidenhood alone.


“为了过去的交情,再给我亲亲另一面吧。”

她同样被动地转过脸,就像是听从画师或者理发匠的要求似的。他亲了亲另一面脸,他的嘴唇所触到的面颊,湿润、光洁、冰凉,像周围田野里的蘑菇的表层一样。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社会学概念和社会行为的“意向”概念

社会学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就社会学这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在本书中的意义来说),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包括外在的和内心的行动,以及不行动或忍受),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加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一、方法论基础 

1. “意向”在这里指的可以是:(1)一个行为者在某一具体环境下主观上实际持有的意向,或者一群行为者在特定的一系列事件中平均或近似持有的主观意向;(2)在一个思维构造的纯粹状态里,被视为典型的某个或某些行为者主观持有的意向。 意向是否客观上“正确”或者是否能够被形而上学地论证为“真”,在此毫无意义。在这一点上,研究行为的经验科学如社会学和历史学,与研究行为的各种带有价值判断的学科如法学、伦理学、道德学、美学等不同,后者试图研究的,是其对象的“正确”或“有效”的意向。 

2. 有意向的行为,与(如我们希望在这里说的) 单纯反应性的、无主观意向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确定的界限。与社会学有关的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纯粹习惯性的行为(见下文),就处在两者的界线上。在人的心理生理活动中,有时根本就不存在具有意向的即可以理解的行为。还有些行为的意向,只有专家才能辨认出来。神秘的从而无法适当用语言表述的行为,对于那些不能产生这些行为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反之,把特定行为产生出来的能力,不是理解这一行为的前提条件。“不是恺撒的人也能理解恺撒。”要明确地理解一种行为,完整的“行为重现”是重要的,但不是的条件。在一个行为过程中,可理解的部分和不可理解的部分常常混在一处、连成一体。 

3. 所有的说明,就像整个科学一样,都希冀“明确”。明确的理解具有的特征或者是理性的(因此是合乎逻辑或者合乎数学规律的),或者是可设身处地领会的(情感的,艺术上可感受的)。在这里,理性的特征表示,对人的某一行为来说,它所具有的全部意向都被完全、透彻地理性化理解了。可设身处地领会的特征则表示,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全部感觉世界都被重新完整地想象出来。理性的理解,即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和清晰的理智把握,能够实现的层次,首先是在数学或逻辑中,对逻辑判断关系上互相关联的意向结构的理解。如果一个 

人在思维中或论证中使用算式 2×2 = 4 或者使用勾股定理,或者他根据我们的思考方式“正确”地表述他的全部逻辑思路,我们将完全清楚地理解,他的意向是什么。同样,如果他根据被我们视为“已知”的“经验事实”和他所宣布的目的,(按照我们的经验)在他的行为中获得由他应用的“手段”所明确引出的后果时,我们也将完全清楚地理解他的意向。在关于这类有目的的理性行为的说明里,我们对所应用手段理解的明确性,已经达到了程度。在较低,但能满足我们说明欲望的明确性程度上,我们理解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或者可以设身处地领会其发生过程的“错误”(包括“纠缠在一起的难题”)。相反,我们常常不能完全、明确地理解,某个人的行为所实际依据的一些终“目的” 或“价值”。在特定情况下,我们虽然可以理智地把握它们,但同时,这些终价值与我们自己的终价值差距越大,我们就越难通过自己设身处地的领会,来感同身受地理解它们。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往往只得满足于用理智来说明它们。在这一点也无法达到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它们作为事实 来承认,并由此出发,限度地找出可以理智说明的,或者可以近似领会的意向,使我们能够理解可能由这些意向驱使的行为的过程。这类行为的例子有:在那些根本不信宗教的人眼中,宗教和慈善人士的倾心奉献;或者,对那些根本拒绝理性的人来说,的理性崇拜者(“人权”)的行为。对于实际的感情(如各种类型的恐惧、愤怒、雄心、羡慕、嫉妒、爱恋、激动、骄傲、报复、崇敬、奉献或追求),对于由这些感情导致的、从理性合目的行为角度观察而认定为非理性的各种反应,我们自己越是能亲身感受,我们就越能在情感上确切地重现它们。但无论如何,即使这些感情和非理性的反应,地超出了我们自己可能有的程度,我们也能够领会性地从意向上理解它们,并理智地估计出它们对行为方向和行为手段的影响。 

所有非理性的、受感情支配的意向关系都指导行为。从构建类型的科学角度出发,研究和描述这些意向关系的清晰的方法,是把它们看成从假想的合目的的纯粹理性过程的偏离。例如,在解释“股市恐慌”时,可以根据解释者的目的,一开始先确定,没有非理性因素时股市将怎样运行,然后再把那些非理性因素作为“扰动”考虑进来。同样,在研究政治或军事行动时,亦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先确定在所有情形和参与者的全部意向已知,所有参与者都严格按照理性原则,即按照对大家都适用的经验使用各种手段时,这些政治或军事行动会怎样展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偏离纯粹状态的行为,按照因果关系归结到造成了这些偏离的非理性上。因此,把严格的目的理性行为构建为一种类型(“理想类型”),从而把现实的受到各种非理性如感情、错误影响的行为,视作对在纯粹状态下预期会出现的行为的偏离,将有助于社会学在理性基础上,明确地和无歧义地理解这些行为。

在这个意义上,并且仅仅根据这一方法论的合目的性,“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社会学具有理性主义偏见,也不表示它真的相信,在现实中理性也许起主导作用。它只应当被理解为社会学的研究手段。事实上,这一研究手段本身,没有就理性考量究竟对实际行为有多大作用的问题,作出哪怕是限度的判断。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不适当地使用理性主义解释的危险。遗憾的是,全部经验证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着。) 

4. 无意向的过程和事物可以成为人类行为的诱因、结果、促动或障碍,并进入研究人类行为的所有科学的视野。在这里,“无意向”不能等同于“不可体验”或“非人的”。人造的或人加工过的每一物体,例如“机器”,只有通过制造或使用它的人类行为的意向(不管这些意向的目标是如何相异),才能够被说明和理解。不了解这些意向,就根本不能理解机器。对机器的理解在于把握人类行为与把机器当成“手段”或者“目的”的人类意向的关系。意向事先便浮现在行为者的脑海里并指导他的行为。 

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我们才能理解机器一类的物体。相反,如果一个行为或者状态,无论它能否被人所体验,无论是人的或非人的,只要它不具有被说明的意向内容,也就是说,只要它还没有与人行为的目的和手段联系起来,而只是作为人行为的诱因、促动或障碍来描述,它就是无意向的。例如, 13 世纪末道拉(Dollart)海湾海堤的大决口,引发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口迁移,因此(可能!)具有“历史”意义。人的生老病死规律和生命的有机循环,例如从儿童的幼小生命到老人的体衰力竭,更是无意向的事实。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类都在自己的各种行为中,以不同的方式考虑到这些事实。 因此,它们对社会学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另一类无意向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的心理学或心理生理学现象(如疲劳、锻炼、记忆等,以及在某些赎罪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特别的虔诚,在速度、方式和方向等方面不同的各种反应的特定差异等)。理解性的研究在处理这些现象或其他不可理解的事物时,将和实 

际行为者的做法相同,即把它们当成“事实”来接受,并在研究中注意到它们。 过去,人们极少发现,具有特殊意向的行为也有着不可理解的规律性。也许,将来的研究能够作出这样的发现。例如,如果并且只要统计资料能够充分证明,人的生物遗传特性会影响人的社会学活动方式,尤其是影响人的意向与其社会行为方式的联系,那么,社会学便应当把人的遗传特性(“人种”)差别,当成给定的事实,就像它把人的生理特点如饮食需求方式,或者把衰老对行为的影响方式当成给定的事实一样。当然,揭示这些事实和人的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即说明性地理解具有意向的人类行为是社会学(以及所有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的任务。这一任务不会因为我们把一些现象视为给定事实而有丝毫的减轻。对那些不可理解的事实(例如特定行为目标出现的频率或者典型行为的理性程度,与行为者的脑容积、肤色或其他总被指出的生物遗传特点之间的特别联系),社会学家则把它们纳入到可理解性地说明的动机关系的某些环节上。就像我们今天在社会学里常常看到的那样(见上文)。


媒体评论

马克斯·韦伯是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有影响的一个。——[美]熊彼特(知名经济学家)

不论在哪里讲授社会学,他的名字总是跟涂尔干和马克思结合在一起,被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英]弗兰克·帕金(知名社会学家、哲学家)


前言

本章的概念定义,起着导论的作用。这些定义虽然不可避免地使人感到抽象和脱离实际,但却是很难省却的。定义的方法谈不上新颖。相反,这个方法想达到的,也是作者所期望的,仅仅是以更合乎目的的和可能更准确的(因此也可能过分详细的)表达方式,来表述针对同一事物,任何经验社会学事实上所认为的东西。即使这些定义应用了似乎不常见的或新的表达方式,它们所表述的,也是社会学研究中实际上所认为的东西。与我在《逻辑学》(Logos)第 4 卷(1913 年)中的那篇论文(第253 页及以后诸页)a 相反,在这里,为了限度地便于理解,我尽可能地简化了概念,并作了多次改动。但是,无条件的通俗化和尽可能的准确性这两个对定义的要求,往往不能互相调和,前者有时必须让位于后者。 

关于本书中“理解 ”一词的含义,读者可以参见雅斯贝尔斯(K. Jaspers)的《普通精神病理学》(Allgemeine Psychopathologies)[亦可参见李凯尔特在《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Grenzen der naturwissenschaftlichen Begriffsbildung,1913年第2版,第514—523页)以及齐美尔(G. Simmel)在《历史哲学的问题》(Probleme der Geschichtsphilosophie)中对此所作的若干说明]。关于本书的方法论,就像我常做的那样,这里仍要列出戈特尔(F. Gottl)的著作《词汇的强权 》(Die Herrschaft des Worts)。 

然,这本书写得比较晦涩,也没有遵循一种贯彻始终的写作方式。关于本书的内容,首先要列举的是滕尼斯(F. Toennies)的优秀著作《共同体和社会》 (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1912)。 此外, 还有施塔姆勒(R. Stammler)的容易将人引入歧途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经济和权利》(Wirtschaft und Recht nach der materialistischen Geschichtsausfassung), 以及 我 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 第 24 卷 上(Archiv für Sozialwissenschaft und Sozialpolitik, 

1907)对它的批判。在那个批判里,我已经多次表述了本书的基本思想。与齐美尔在其《社会学》 (Soziologie)和《货币哲学》(Philosophie des Geldes) 著作里的做法不同,我尽可能将主观持有的“意向”,和客观认可的“意向”区别开来。可是,齐美尔不但没有把这两种含义始终分开,而且还经常有意识地把它们混同在一起。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550+)
  • 速度快(250+)
  • pdf(652+)
  • 情节曲折(224+)
  • 四星好评(187+)
  • 差评少(657+)
  • 品质不错(315+)
  • 还行吧(80+)
  • 方便(540+)
  • 体验差(524+)
  • 格式多(193+)
  • 赞(490+)
  • 速度慢(402+)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