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四大名剧彩色插图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西厢记(四大名剧彩色插图本)精美图片
》西厢记(四大名剧彩色插图本)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西厢记(四大名剧彩色插图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5805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
  • 页数:401
  • 价格:46.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历来受到文学爱好者关注。


内容简介: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历来受到文学爱好者关注。该剧共五本,分别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清团圞杂剧》。每本四折一楔子,显示出较为典型的元杂剧的结构特征。书中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现实生活中艰难险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同时,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情绪是跌宕、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都堪称绝唱。其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和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也是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中的佼佼者。


书籍目录:

目录

西厢记五剧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杂剧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附录一莺莺传唐·元稹

附录二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宋·赵令畤

附录三董解元西厢记金·董解元

附录四《西厢记》的经典意义张燕瑾

 


作者介绍: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杂剧作品汲取唐诗、宋词优美的语言艺术,又灵活地运用了元代民间口头语言,创造出文采粲然的艺术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戏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著有杂剧十余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本书校注者张燕瑾,曾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尤长于戏曲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折

折〔1〕

(正末扮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2〕。先人拜礼部尚书〔3〕,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4〕,功名未遂〔5〕,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6〕,欲往上朝取应〔7〕,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8〕,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9〕,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10〕,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著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11〕。暗想小生萤窗雪案〔12〕,刮垢磨光〔13〕,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14〕,满马春愁压绣鞍。

 

注释

〔1〕折——在元代,杂剧原不分折,以剧中人的上下场为界,分为若干场,一场一场连写下来。《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提到的“折”即是场。到钟嗣成《录鬼簿》(初稿成于元顺帝至顺元年)里,“折”才有了新的含义:以一宫调之一套曲为一折。折也是剧情发展的自然段落,相当于明清传奇的“齣”、类似现代戏剧的“幕”,但一折戏中,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包括很多场次。元人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有一本五折、六折(如张时起《赛花月秋千记》,今不存)的,也有多本戏,如《西厢记》即五本。明代中叶刊刻剧本时(如臧晋叔《元曲选》等),才正式把杂剧分折,使折的形式固定下来。

〔2〕本贯——原籍。《韵会》:“贯,本贯,乡籍也。”西洛——今河南洛阳。唐开元间以河南府为西京,治所在洛阳县,故称洛阳为西洛。

〔3〕先人——已故的父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

〔4〕书剑飘零——携带书籍用具四处流浪。书剑,书籍与宝剑,都是古代文人的随身物品,这里泛指文人随身携带的各种用具。

〔5〕功名未遂——科举考试还没有中第。遂,成功,如愿。《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成”与“遂”互文见义。

〔6〕唐德宗即位——德宗为李适(kuò括)死后在太庙奉祀时特起的庙号。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汉以后始乱,无德之君亦称“宗”。戏曲中往往对当朝皇帝使用庙号。凌濛初曰:“院本皆供应内用,故当场须称曩时庙号以为别考,剧戏中无不如此者,盖其体也。近有讥其称庙号于即位之日,其言似是,然实学究家见耳。若《高祖还乡》剧白云‘什么改姓更名唤做汉高祖’、《子陵还诏》剧云‘谁识你那中兴汉光武’,学究家不更骇倒乎?夏虫岂可与语冰!”即位,此处为在位。德宗即位于建中元年(780),贞元十七年则已即位二十一年了。

〔7〕上朝——朝廷,京城。相对于地方而言,称朝廷为上朝,犹上都、上京。取应——朝廷开科取士,士子应选。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

〔8〕蒲关——蒲津关的简称,在蒲津之上,位于黄河西岸,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

〔9〕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八拜,本指相见时礼节的隆重,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载,李稷见文彦博,文身穿道服,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李稷也如数拜了八拜。这里指结拜兄弟时的隆重礼节。

〔10〕武举状元——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名称状元。考试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亦间有在朝廷举行的殿试(廷试),但未成定制。宋代,殿试之制确立,礼部主持的省试名称“省元”,殿试名称“状元”。唐武则天时,让门下用奏状报殿试的等第名次,名称为状头,后来通称为状元。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自放状头”:“杜黄门榜,尹枢为状头。……枢援毫斯须而就。每札一人,则抗声斥其姓名;自始至末,列庭闻之,咨嗟叹其公道者一口,然后长跪授之,唯空其元而已。公览读致谢讫,乃以状元为请,枢曰:‘状元非老夫不可。’公大奇之,因命亲笔札之。”武举要考步射、弓射、马枪、负重等,也考语言、身材。

〔11〕却——再。《诗词曲语辞汇释》云:“李白《白头吟》:‘覆水却收不满杯’,集中另一首《白头吟》作‘覆水再收不满杯’。却即再也。”

〔12〕萤窗——晋人车胤勤学故事。《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雪案——晋人孙康勤学故事。《文选》所收任《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孙康车胤两个典故,一冬一夏,也在说明张生一年四季都在刻苦攻读。

〔13〕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原是比喻人才一经磨炼就能放出光辉,这里是读书时用心琢磨,去芜存精的意思。

〔14〕“万金”句——是说自己满腹才学而功名未就,有如贵重的宝剑隐藏着四射的光芒。秋水,秋水明净清亮,用以比喻剑的光芒。《越绝书》:“太阿之剑,其色如秋水。”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介绍崔家背景:

夫主京师禄命终刚,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旅榇lǚ chèn,谓暂寄灵柩。 梵王宫,本指大梵天王的宫殿。泛指佛寺。)

张生现状:

2、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3、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描写崔莺莺模样的:

1、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

2、恰便似历历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3、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提眼角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4、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倒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5、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不想呵其实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6、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衠是娇。(衠 zhūn,方言,全,尽。)

写张生相思:

1、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著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2、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烟,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3、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入中堂!”自思想,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


张生对这雄伟的建筑,着实赞叹了一番。正在妙语如珠,忽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有一位千娇百媚的小姐突然走进了他的视野,不禁令他几乎闭过气去。

张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莺莺小姐身上。心中不禁在想,我张珙也见过了无数的漂亮女子,像这样的可喜娇娘却从来没有见过,真教人眼花缭乱,没办法去用语言来形容。啊!我的魂灵儿已经飞到半天云霄去了。你瞧,你瞧,她竟然让我死死地盯着瞧,一点儿也不生气,垂下香肩只管微笑着把鲜花捻弄。于是不免想入非非,一厢情愿起来。他想,是了,一定是小姐对我有意思了,这里是有情人成双成对的兜率天宫啊,但愿不会成为让人痛苦的离恨天。你看她那张粉脸儿,五官安排得没有一件不恰到好处,细细的眉儿,弯弯的好像新月,斜斜的一直到飞鬓云边,娇脸上擦了粉则太白,施了胭脂则太红,最好是贴上翠花钿。我看她那吹弹得破的娇脸,生气时好看,微笑时更美,春风满面,让人越看越爱,恨不得拿过来捧住了轻轻地咬她两口才舒心快意哩。

不提张生想入非非,却说莺莺小姐,也早就看见了张生,在她跟红娘踏进大殿时眼角就瞟到了。不过,她不会像张生那样露骨。现在张生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莺莺小姐,莺莺小姐则是用眼角一瞟一瞥,脉脉含情。


小姐啊,你的情已经黏住了小生的肺腑,你的意已经惹动了小生的肝肠!我张生今生如果得不到你这有情人,大概是前世烧了断头香;如果得到了你贤小姐,我要把你擎在手里,爱在心里,看在眼里。当初的巫山神女,隔离得像天一般远,听说罢巫山就在那边。我的身躯虽然立在走廊里,魂灵儿已经飞到了她的身边。本来我要把心事传过去,却恐怕泄漏春光被她母亲知道。老夫人恐怕女儿怀春,却责怪黄莺儿相对鸣,埋怨蝴蝶儿成双飞。小姐啊!我知你年纪还小,性子刚强,你的张郎倘若能够和你相亲相爱,你不会讨厌我,只要能够获得温存的娇夫婿,怕什么管教得紧的老亲娘。唉!老夫人也太过虑了!依我看,小生和小姐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不是小生自己夸口,小姐有德、容、言、工,我张生也有温、良、恭、俭。不要错过了机会,别等到眉毛淡了才想到要张敞来描画,青春将逝的时候回忆起阮肇入天台,到那时已经来不及了。想起了她那浅描的眉儿,淡妆的脸儿,粉香腻玉的颈脖儿,绣鸳鸯翠裙下露出的三寸小金莲儿,绣鸾袄的红袖口伸出玉笋般的手指尖儿……教人不想也得想。小姐啊!你抛撇下半天的风韵,我却拾到了万种相思。


更鼓已敲四下,张生在朦胧中忽然听到有敲门声。时辰这样晚了,还有人来敲门,忙问道:“是谁?”

门外并无人回答,但还是不停地敲门,张生披衣起床,走去开门,见门外竟是莺莺,心中大喜,说道:“不知小姐芳趾光降,未曾远迎,请小姐恕罪。”

小姐微微一笑,低头不语。

张生道:“小姐请!”

小姐依旧默默不语,微笑着走进书房。

张生见小姐独自一人来到,已急不可耐,拥着小姐走进里房,小姐也不拒绝,只是低头害羞。张生忙替她宽衣解带,二人上床并枕而睡。张生把小姐抱在怀里,又爱又怨地说道:“小姐有劳你来投奔我,承受你的情深意重,不过刚才为什么拒绝我,还把我当作贼。我来花园,原是你叫红娘送来了情诗,答应我同效鸾凤,哪里知道一句话不中听,你就即刻翻了脸,好像是在戏弄我。”

小姐在张生耳边软语温香地说道:“那是为了避开红娘的耳目啊!现在特来谢罪,侍奉张郎,给你享受,好吗?”

张生此时神魂飘荡,脸庞贴在小姐粉腻的脸上,樱桃小口上的口脂发出麝兰香味,尝尝滋味,觉得甜津津的,小姐把丁香舌尖,伸进了口中,好似含了玉液琼浆;最美的是小姐的一双玉臂,紧紧将自己箍住,身子不住地颤动,锦被翻起了一层红色的波浪。

后人有《一剪梅》词一首,咏张生与莺莺云雨。词曰:芙蓉庭院晚风凉,好乘余兴,别逞风光。斜插花枝瓶口滑,轻挑莲足橹声长。颠鸾倒凤不寻常,一种风情,两处多忙。个中谁更着殷勤?不是情郎,却是情娘。

正在如醉如迷,欲仙欲死的时候,忽听得■的一声,萧寺疏钟震响,张生暮然惊觉,摸摸身边,哪里有什么玉人?楚台云雨一去无踪,原来是一场春梦。梦中的欢乐,更增加了醒来后的忧伤。不觉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只记得刘禹锡的《竹枝词》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今日你小姐啊,却是西边日落东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啊!”说罢,两滴清泪,滚向枕边。心里万念俱灰,竟然浮起了自杀的念头。他想,与其受这种无边的痛苦折磨,还不如死了的干净,人活百年...


其实,老夫人对女儿的生理变化已起了疑心,她觉得女儿近来变了许多,看上去容颜焕发出不像少女的青春美,可又是精神倦怠,好像睡不醒似的。胸前的乳房高高耸起,腰肢也不像以前瘦了,旧时替她做的衣服,裹在身上都紧紧的。讲起话来恍恍惚惚,眉头紧蹙。老夫人也是过来人,这种生理变化哪会不知道。一定是瞒着我做出见不得人的大事来了,但是并未抓到凭据,为了女儿的名声,暂时隐忍,自己在暗中留神察看。


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其它内容:

媒体评论

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前言

前言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论,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赵景深先生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之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西厢记》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上的惊叹,贾仲明〔凌波仙〕吊曲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录鬼簿》)王伯良叹曰:“实甫《西厢》,千古绝技;微词奥旨,未易窥测。”(《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评语)陈继儒称之为“千古神物”(《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李卓吾目之为“化工之作”(《焚书·杂说》),金圣叹更说它是天造地设的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劈空结撰而出。”(《第六才子书·读西厢记法》)明清之际,注家蜂起,评本迭出,出现了一股“西厢热”,“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江苏省例藩政》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语),成了当时的“畅销书”。摹拟仿效之作在元代就时有出现,到了明清,凡写男女情事的戏曲、小说,很少有不受《西厢记》影响的。域外对《西厢记》的评价也很高,俄国柯尔施主编、瓦西里耶夫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说:“单就剧情的发展来和我们秀的歌剧比较,即使在全欧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像这样完美的剧本。”可以说,《西厢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艺中的瑰宝。

《西厢记》之所以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关键在于它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西厢记》描写了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礼教叛逆者之间的冲突,表现了这样的主题思想: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婚姻缔结的基础应当是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而不在于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权势的大小、容貌的丑俊、才情的敏拙。所以毛西河把“有情的”三字看作是概括《西厢记》全书的“眼目”。《西厢记》所表达的这种愿望,被写进了西湖月老祠的对联:“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可见,它所表达的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层的呼声,而是世世代代人的理想和愿望。这是《西厢记》主题思想高于前代、同代婚恋作品的原因,即使是明清时代的戏曲作品也无以过之。艺术上,它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情绪之跌宕、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都堪称绝唱。王伯良说:“《西厢》妙处,不当以字句求之。其联络顾盼,斐映发,如长河之流,率然之蛇,是一部片段好文字,他曲莫及。”(《新校注古本西厢记·附评语十六则》)李渔说:“吾于古曲中,取其全本不懈,多瑜鲜瑕者,惟《西厢》能之。”(《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它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它的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在中国的爱情戏剧中,除《西厢记》外,是找不到第二部的。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一、王实甫作。此说早见于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而这些资料又是钟氏友人“陆君仲良,得之于克斋先生吴公”;也为元末明初贾仲明〔凌波仙〕吊曲、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明丘汝乘《娇红记序》所认同,此说出现早。其后又有:二、关汉卿作王实甫续,三、关汉卿作,四、王作关续,等等说法。但都没有提出足以推翻王作说的证据,《西厢记》的著作权应当归王实甫。关于王实甫其人,也有种种说法,但多有矛盾,未可置信,当以《录鬼簿》所载为是。王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钟氏列之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中引有《西厢记》曲文,云“诸公已矣,后学莫及”。周氏后序作于元泰定甲子(1324),时实甫已谢世,可知实甫为元代前期作家。王实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元蒙贵族“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叶子奇《草木子·克谨篇》),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时代,科举考试停止了,士子不再可能把诗文当作上天梯,他们的地位由传统的“四民”之首,一变而为社会下层,由高踞于百姓之上,变为沉沦于百姓之中,真正了解了平民百姓的感情和愿望,于是将其才智寓乎声歌,抒其怫郁。另一方面,以弓马取天下的统治者,思想统治相对宽松,道德禁忌比较淡泊。元蒙统治者不杀工匠、不杀优伶(《元史·木华黎传》),又兼疆域空前广大,商贸活动极为活跃,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为戏剧的繁荣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为戏剧大家的诞生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王实甫是时代的宁馨儿。贾仲明〔凌波仙〕吊王实甫云:“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可知王实甫出入勾栏,与演员妓女相熟,生活在社会下层,以其才华受士林推崇。作杂剧十四种,除《西厢记》外,今存《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和《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全本,以及《苏小卿月夜泛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二剧的片断和一些散曲。

《西厢记》故事早见于唐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传》中的张生是个文过饰非的无行文人,他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抛弃了她而另娶高门,并称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小说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对莺莺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影响的要算宋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它使故事由案头文学发展为可以播诸声乐形诸管弦的演唱文学,推动了故事的传播。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矛盾冲突仍然是在青年男女之间展开的。宋元南戏和话本也有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直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出现,《西厢》故事才有了新的突破: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了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张生私奔团圆作结。还应当指出,一篇并非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文言小说——温庭筠的《乾子·华州参军》,对董《西厢》某些情节以及红娘形象的塑造,有着明显的影响。但董《西厢》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只有经过王实甫的天才创造,才“令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自王公贵人,逮闺秀里孺,世无不知有所谓《西厢记》者”,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王伯良《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序》)。其影响之巨大、深远,在戏曲史上找不到第二部。

《西厢记》的刊本不下百数十种,仅明刊本就有六十馀种。本校注本以暖红室所刻《凌濛初鉴定西厢记》为底本,以弘治间北京岳氏刊刻《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订奇妙注释西厢记》、王伯良《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刘龙田刻《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等明刊本及《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等清刊本参校。校记于注释中列出。凡注释中征引上述诸本和《徐士范重刻元本西厢记释义字音》、陈继儒《陈眉公批评西厢记释义字音》、《闵遇五六幻西厢记五剧笺疑》及凌濛初《西厢记五本解证》等诸说,以及王季思先生《西厢记》注,径书某曰,不注书名。

本书收入《西厢记》的有关资料四种,作为“附录”,供读者研参。

因为《西厢记》是名著,研究者众,方家辈出,企盼同好析疑共赏、正误补阙。

 

张燕瑾


书籍介绍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历来受到文学爱好者关注。该剧共五本,分别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清团圞杂剧》。每本四折一楔子,显示出较为典型的元杂剧的结构特征。书中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现实生活中艰难险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同时,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情绪是跌宕、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都堪称绝唱。其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和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也是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中的佼佼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417+)
  • 博大精深(473+)
  • 三星好评(94+)
  • 情节曲折(589+)
  • 内涵好书(155+)
  • 中评(450+)
  • 不亏(399+)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