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大夏书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大夏书系精美图片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大夏书系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大夏书系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601500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
  • 页数:272
  • 价格:27.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一线教师适合做怎样的实验研究?以问题为主线,为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方法与指导)


内容简介: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以问题为主线来构思整本书的内容,选取了40个问题,例如:将“问题”提炼成“课题”,我们该怎样思考?如何写好课题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等等。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课题研究经验,从教育科研选题、研究思路设计、研究过程实施、研究方法运用、研究成果总结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解答,希望给一线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带来启示。


书籍目录:

自序 走上自觉发展的研究之路/ 1

章 教育科研选题

问题1:选题在教育科研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3

问题2:将“问题”提炼成“课题”,我们该怎样思考?/ 7

问题3: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2

问题4:如何从教育改革热点中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 17

问题5:如何从经典理论的学习中生成可操作的研究课题?/ 22

问题6:如何在他人经验的启发下寻求适宜的研究课题?/ 27

问题7: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深入研究的课题?/ 32

问题8:怎样表述研究课题的名称?/ 36

附:2018年浙江省教研系统“选题指南”/ 41

第二章 研究思路设计

问题9: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45

问题10:课题的提出一般怎么写?/ 49

问题11:如何写好课题的相关研究综述?/ 54

问题12:课题界定可以从哪几个维度写?/ 59

问题13:如何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 64

问题14:怎样呈现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69

问题15:如何思考与确定课题的研究路径?/ 74

问题16:如何具化课题研究活动的操作策略?/ 79

“研究方案”示例:区块链 :整本书阅读“双区块”架构与研究课题方案/ 84

第三章  研究过程实施

问题17:怎样理解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与日常教学活动的关系?/ 95

问题18: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 100

问题19:如何有效实施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104

问题20:如何引导课题组成员深度参与研究?/ 109

问题21:课题研究需要积累哪些过程性资料?/ 114

问题22: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方式有哪些?/ 119

问题23:为什么要及时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提炼?/ 124

问题24: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总结与发布有哪些样式?/ 129

第四章 研究方法运用

问题25:一线教师如何走出行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 137

问题26:一线教师可以做怎样的教育科学研究?/ 142

问题27:调查研究在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中有什么作用?/ 147

问题28:有哪些适合一线教师的课例研究基本范式?/ 153

问题29:叙事研究与个案研究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158

问题30:一线教师适合做怎样的实验研究?/ 163

问题31:一线教师需要做文献研究吗?/ 168

问题3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教学微调查?/ 173

“文献研究”报告示例:真问题驱动:跨领域的PBL学习研究述评 / 177 

第五章 研究成果总结

问题33: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有哪些表达形式?/ 191 

问题34:课题研究报告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197

问题35: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在文字表述上应怎样着力?/ 202

问题36:如何让课题研究成效的表述更具说服力?/ 206

问题37:撰写研究成果报告时如何用好图与表?/ 211

问题38:如何让附件材料为研究成果增色?/ 218

问题39:如何应对课题成果答辩?/ 223

问题40:如何扩大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228

课题“研究报告”示例:幼儿体育集体教学活动“四有”设计与实施研究/ 233

参考文献/251

后记:为给自己“减负”而作/255


作者介绍:

费岭峰,现任职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个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研员。喜欢思考教育问题,喜欢“下水”做教学实践。曾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8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课程?教材?教法》《上海教育科研》《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课例近300篇。出版专著《课堂的魅力——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教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分析自身实践的过程,从实践中寻找有价值的研究点,通过研究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或问题解决的经验,提炼相关策略,形成研究成果,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提炼”,这通常为一些有经验、有特色的教师所采用的课题研究选题策略;二是教师在对一些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研究课题,更多地体现着思辨探索的意图,比较适合有一定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一线教师。


在实践中,教师的研究课题往往产生于四个方面:一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当前的教育改革热点,三是专业的理论学习,四是同伴实践经验的迁移。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完善课程结构”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同时,要求“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自此,一线教师开展了关于“拓展性课程”的实践,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实施的方法路径,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等,都成为线教师进行拓展性课程研究的选题方向。比如,可以选取如“小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拓展性课程开发的一般路径与实施方法;也可选取如“小学语文诗词拓展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这样的课题,聚焦学科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体验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


常规模式:三要素基本结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依据或背景+”结构,“自变量+应变量”结构。

创新模式:关键词前提结构(如:“成长驿站:班主任发展三进阶的架构与实施研究”),自创“数概括”结构,特色亮点明示结构(如 境.模.律教学法)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

一线教师适合做怎样的实验研究?

……

以问题为主线,为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方法与指导

☆本书精选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40个热点问题,例如: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一线教师适合做怎样的实验研究?……富有针对性、实用性。

☆以问题为主线构思全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课题研究经验,为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与指导。

推荐篇目:

问题2:将“问题”提炼成“课题”,我们该怎样思考?

问题10:课题的提出一般怎么写?

问题19:如何有效实施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前言

自序 走上自觉发展的研究之路

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质上是对教育教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策略,是一名教师应然的专业状态。通过教育科研以更加科学、规范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教师更高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还能引导教师走上一条自觉发展的专业成长之路。教育科研做得扎实,可以让教师经历“研中明,明中得,得中立”的过程,终走向“立中成”。

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载体是课题。课题的产生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对一线教师而言,做课题研究其实就是去尝试解决问题,一来需要思辨问题的实质,二来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有利于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问题。此所谓“研中明”。

教育科研的过程,还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扎实开展实践、深入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常有理念与行为的冲突,有实践行动的磨砺反思,更会有教育方法的改变演进。于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自然会有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此所谓“明中得”。如果说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明”更多的是在认识层面,那么“得”的境界则是行为状态的改变。

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将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教育教学行动中作进一步的尝试和应用,使其内化为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假以时日,便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突破教学困境,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教学风格,也便有了“得中立”的意蕴。

一名教师的成功,不应该简单地表现在获得了多少荣誉,或是任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成长的境界,应该是对专业的自我认同。唯有如此,他对职业的幸福体验才会是自发的、可以保持的。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集专业学习、学术思考、成果总结与能力提升于一体的过程,其间有扎实的实践活动,有科学审慎的研究态度,还有客观明晰的自我认知,更有实践成果获得认可的成功体验。

所以,通过教育科研这种相对专业的途径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会有更高的职业认同度,也更易激发他们自觉发展的意识。

当我涉足课题研究,以科研的思维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时,才真正体会到教育科研“发展自觉”的独特魅力。通过课题研究,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的教育科研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自发研究阶段:1995年10月开始,我参加了秀洲区首期“小学数学教师研讨班”。全区参加首期区研讨班的老师不到10人,带班的是区数学教研员蔡海根老师。在研讨班开班不久,蔡老师便要求我们每人做一个课题。那是1995年,关于教学研究的课题在农村乡镇中心小学还是个新鲜事物,参考资料很少,可以学习的经验几乎没有。好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便确立了“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培养自学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记得那个时候实施方案还是手写,我在方格纸上认认真真写了5页。作为个研究课题,虽然没有在上级科研规划部门立项,但我还是很认真地做好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以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更多的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有了课题以后,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则有了明确的视角。特别是在明确了“以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着力点后,每次上新课的前一天,我总是精心设计预习题,让学生回去自学课本内容,课中则以反馈预习成果为线索组织教学,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及时作好反思分析。一有开课的机会,我也尝试展示课题研究思路,与听课教师交流。我在市“教坛新秀”的展评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主体部分就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课堂上,学生围绕预习思考题自主学习数学的活动,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我又在市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再次以学生先预习、教师再教学的思路来设计,虽因对象在“预习—展示”方面的经验不足,造成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但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思路还是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认可。

有了研究课题,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似乎有了“抓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撰写篇论文《课前预习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时,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思考。文章获得当年市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省级评比三等奖。这似乎填补了我区数学教师参加省级论文评比的获奖空白,也使我找到一条以研究提升专业素养的成长之路。

自觉研究阶段:教学是需要研究的,但要找到合适的研究视点绝非易事。自“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培养自学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后,我便开始思考下一个研究课题。1998年7月,我以“充分发挥信息交流的功能,切实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为题,确立了第二个研究课题,并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9月,此课题被市教科规划办立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获得1999年度浙江省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三等奖。1999年7月,我再次确立“小学数学活动课‘引导探索、启发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这些课题虽然也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研究视点不够清晰及自身经验不足,研究不够深入,成效也不大。特别是“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日常数学学科教学联系不够密切,要开展研究,还得特意开设数学活动课。这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实效性也不强。找到一个既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又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视点,显得至关重要。这期间,正是传统课堂教学较为封闭的组织形式受到全面质疑的时期,“开放的、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成为时代的要求。于是,借参与区教研室蔡海根老师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探究”研究的时机,我确立了“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把教学研究的视点放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上来。

可以说,“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教育科研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是我对“在开放的背景下组织学习活动”系列化研究的起点。自课题确立后的一年多时间,我带领课题组成员厘清研究思路,反思研究问题,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展开研讨,开设了一系列研究课。同时,在一些展评课中,我也实践着课题研究的思路。如在参加市级双高课评比中执教的“圆环的面积”一课,便是以“开放性教学”为设计思路,用“活动生成”与“策略开放”来贯穿整节课,获得了市“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在市小学数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展示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一课,“开放”学习背景下生成学习材料的特色吸引了与会专家和教师,他们纷纷表示“开放性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活跃,学习活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理论层面,我就开放性教学特征和组织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撰写了《开放性教学的内涵》一文,阐述了对开放性教学的理解;撰写《试析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一文,总结了开放性教学的组织策略;整理的教学案例《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发表于《中小学数学》2002年第3期。经过深入思考、认真总结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嘉兴市首届小学教师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秀洲区首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嘉兴市第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应该说,通过“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不仅让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更为深入,也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思考与探索的研究视点。

当然,“开放性教学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理念层面的探索、教师组织教学方面的思考。课堂教学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所有的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落脚点。当我在关注开放性教学策略及教师层面的引导的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越来越关注,感觉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产生更大的效益其实才是“开放性教学”的立足点,自己的研究视点需要调整。于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应运而生。这是从“开放性教学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转向“活动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转折性课题。从这一课题开始,我在课堂教学研究时的重心开始真正转向学生。此时,我似乎进入科研自觉的状态,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科研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式,教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对其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系统研究阶段:“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研究”是2002年五六月提出的,它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实践与探索”的深化,当年9月市级立项,2003年1月省级立项,2005年1月又被立项为省“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在我的认识中,从“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到“数学活动化教学探索”,再到“活动教学研究”,其实是从对“课堂教学背景”的关注到“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关注在研究视点层面的一种转移,是教学研究不断具体、深化的过程。从时间上看,2002年开始,“数学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历时十多年,我虽然换了好几所学校,但没有放弃课题研究,反而是越来越深入。无论在哪里,关注数学活动,思考数学活动的有效与否,成为我研究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对“活动教学”的思考自然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数学活动”的关注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思考。如“商的近似值”一课,“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问题由学生自主活动,探索解决”;“射线与角”一课则“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活动”为主体;“分数的意义”一课,则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活动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在各类研讨活动中展示时,围绕“活动教学”理念设计的课更是达到50余节。

我对“活动教学”理论层面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多次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其中,有对数学活动教学模式进行梳理的,有对活动教学各环节“数学活动”的特点作出分析的,有对“数学活动”目标的确立依据及策略作阐述的,还有关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进行思考的。许多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有关“数学活动教学”的典型课例,也相继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的发生》发表于《中小学数学》2005年第1、2合期,《以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发表于《小学青年教师》2006年第11期,《“小棒操作”为哪般?》发表于《中小学数学》2007年第3期,《“圆柱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有了“主题图”以后》《教材可以这样处理吗》《新课程下一节“应用题”课的教学与思考》《回归本源,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找到支点》则连续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数学教师》。这些教学案例的发表,从实践层面说明“活动教学研究”成为一种常态化研究的事实。

自2010年8月任职教研员以来,关于“数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的研究仍然是我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重要视角。这些年来,我实践的许多课,比如“认识钟表”“周长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等,仍是对“数学活动”与“活动教学”研究的体验与总结。2014年期间,便有了整理“数学活动”教学相关成果的想法,而且书稿的提纲也已拟好,却因没有集中的时间静下心来而迟迟没有动笔。直到2016年暑假,才有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书稿。

应该说,关于“数学活动”研究课题成果专著的完稿,是一个长期实践、思考与研究的结果。它既是关于“数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研究的成果,更是关于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研究的成果,因为书中不仅有对“数学活动”与“活动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更有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理解。2017年7月,专著《课堂的魅力——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大夏书系”数学教学培训用书中的一种。至此,关于“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研究成果得以物化,并在更广的平台上得到推广。

 


书籍介绍

《怎么做课题研究——给教师的40个教育科研建议》 以问题为主线来构思整本书的内容,选取了40个问题,例如:将“问题”提炼成“课题”,我们该怎样思考?如何写好课题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何做好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等等。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感到困惑的热点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课题研究经验,从教育科研选题、研究思路设计、研究过程实施、研究方法运用、研究成果总结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解答,希望给一线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带来启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230+)
  • 快捷(472+)
  • 体验好(140+)
  • 三星好评(475+)
  • txt(253+)
  • 内容完整(218+)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