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配套阅读(七八九年级通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配套阅读(七八九年级通用)精美图片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配套阅读(七八九年级通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配套阅读(七八九年级通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021991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4.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初中语文配套阅读 ·全新修订版完整解读初中生必背古诗词84首导读+引读:知名专家和一线名师教你轻松跨越古诗词障碍 李镇西 余映潮 叶开 张文质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结合在全国推行的新初中语文课本教学大纲,选入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所有古诗词篇目,从疑难注释、背景链接、翻译赏析三个方面,逐篇解读每首古诗词,便于初中生理解记忆,并拓展其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面。书末附赠初中生必考文言实词百余例。


书籍目录:

七年级选目

木兰诗 / [南北朝]无名氏 / 3

观沧海 / [汉]曹操 / 7

登幽州台歌 / [唐]陈子昂 / 9

次北固山下 / [唐]王湾 /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唐]李白 / 14

峨眉山月歌 / [唐]李白 / 17

春夜洛城闻笛 / [唐]李白 / 20

竹里馆 / [唐]王维 / 22

望岳 / [唐]杜甫 / 24

江南逢李龟年 / [唐]杜甫 / 28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唐]岑参 / 30

逢入京使 / [唐]岑参 / 33

夜上受降城闻笛 / [唐]李益 / 36

晚春 / [唐]韩愈 / 39

秋词(其一) / [唐]刘禹锡 / 41

泊秦淮 / [唐]杜牧 / 43

贾生 / [唐]李商隐 / 45

夜雨寄北 / [唐]李商隐 / 48

登飞来峰 / [宋]王安石 / 5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南宋]陆游 / 54

游山西村 / [宋]陆游 / 57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宋]杨万里 / 59

约客 / [南宋]赵师秀 / 61

天净沙秋思 / [元]马致远 / 64

己亥杂诗 / [清]龚自珍 / 66

潼关 / [清]谭嗣同 / 69

八年级选目

关雎 / 《诗经》 / 73

蒹葭 / 《诗经》 / 76

式微 / 《诗经》 / 79

子衿 / 《诗经》 / 81

庭中有奇树 / 《古诗十九首》 / 83

龟虽寿 / [汉]曹操 / 86

梁甫行 / [汉]曹植 / 89

赠从弟 / [汉]刘桢 / 92

饮酒 / [晋]陶渊明 / 94

野望 / [唐]王绩 / 9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 / 100

黄鹤楼 / [唐]崔颢 / 102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常建 / 10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孟浩然 / 107

渡荆门送别 / [唐]李白 / 110

送友人 / [唐]李白 / 112

使至塞上 / [唐]王维 / 115

春望 / [唐]杜甫 / 11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杜甫 / 121

钱塘湖春行 / [唐]白居易 / 125

卖炭翁 / [唐]白居易 / 127

雁门太守行 / [唐]李贺 / 131

赤壁 / [唐]杜牧 / 134

浣溪沙 / [宋]晏殊 / 136

采桑子 / [宋]欧阳修 / 138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宋]苏轼 / 141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 144

渔家傲 / [宋]李清照 / 146

相见欢 / [宋]朱敦儒 / 148

卜算子咏梅 / [宋]陆游 / 151

九年级选目

十五从军征 / 《乐府诗集》 / 157

行路难 / [唐]李白 / 159

月夜忆舍弟 / [唐]杜甫 / 16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岑参 / 165

长沙过贾谊宅 / [唐]刘长卿 / 16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刘禹锡 / 17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唐]韩愈 / 173

咸阳城东楼 / [唐]许浑 / 176

无题 / [唐]李商隐 / 178

商山早行 / [唐]温庭筠 / 180

渔家傲秋思 / [宋]范仲淹 / 184

江城子密州出猎 / [宋]苏轼 / 186

定风波 / [宋]苏轼 / 190

水调歌头 / [宋]苏轼 / 194

行香子 / [宋]秦观 / 197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宋]陈与义 / 199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宋]辛弃疾 / 202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宋]辛弃疾 / 20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宋]辛弃疾 / 207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宋]辛弃疾 / 210

南安军 / [宋]文天祥 / 213

过零丁洋 / [宋]文天祥 / 215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元]张养浩 / 217

山坡羊骊山怀古 / [元]张养浩 / 219

朝天子咏喇叭 / [明]王磐 / 221

浣溪沙 / [清]纳兰性德 / 223

别云间 / [明]夏完淳 / 226

满江红 / [清]秋瑾 / 228


作者介绍:

余党绪,上海市特级教师,被评为2007-2009年徐汇区学科带头人,上海师大先进工作者等。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韵味、文化的视野”,参与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及部编教材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出版《新教材语文学习手册》《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等著作多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七年级选目

木兰诗

[南北朝]无名氏

唧唧复唧唧①,木兰当户②织。不闻机杼③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④,问女何所忆⑤。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⑥,可汗⑦大点兵,军书十二卷⑧,卷卷有爷⑨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⑩,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①唧(jī )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

②当(dānɡ)户:对着门或在门旁。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

④何所思:想什么。

⑤忆:想。

⑥军帖(tiě):征兵文书。

⑦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⑧军书十二卷:征兵名册很多卷。军中,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同。

⑨爷: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⑩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省略宾语。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啾(jiū)啾:马鸣声。

?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打更。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21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22策勋十二转(zhuǎn):记的功。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的勋级。

23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4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5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26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27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

28红妆:指好的艳丽装束。

29霍(huò)霍:磨刀的声音。

30著(zhuó):通“着”,穿。

31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此指好看的头发。

32帖(tiē)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3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知人论世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由宋代郭茂倩归入《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一般认为是在北朝的长期战争中形成的作品,后多经文人修改。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凯旋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上马能杀敌,下马能织布的朴素善良、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慕名利的品德。本诗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中异军突起,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讴歌女性的作品之一。

 

理解赏析

本诗前两段详写木兰从军的起因。以“唧唧复唧唧”开篇,渲染忧愁沉闷的气氛,以“不闻机杼声”暗示木兰无心织布来制造悬念,引出父亲被征兵,而自己决定代替年迈父亲从军的忧愁。面对一封封的紧急军书,木兰虽是一介农家女,但巾帼本色初露端倪。

第三段先以互文详细描写了木兰采购马具、整装待发,虽是代父从军,可准备工作毫不马虎,桩桩件件都从容有序。后文“旦辞”与“暮宿”的对比反映战地生活的艰难和战争的紧张氛围。“不闻”与“但闻”的对比更突显木兰思亲情切,是什么驱使她跟所有男子一样晓行夜宿,枕戈待旦,翻山越岭?是什么使她能克服行军路上的种种磨难?当然不只是孝心,更有在强敌面前保家卫国的大义!一“死”与一“归”又形成对比。

第四段略写战争,先以“赴”字、“度”字、“飞”字,先声夺人,刻画了军队的高涨士气。“朔气”、“寒光”点出战地环境的艰险和士兵生活的艰难,一介女流该如何自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木兰不仅克服了所有困难,而且还随着将士们浴血拼杀,奋勇抗敌,支撑她的显然绝不止孝道亲情,更多的是战友之谊、抗敌之心、报国之志,一位有血有肉、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已然出世!

第五段又将木兰的战功一笔带过,天子都对战功彪炳的木兰优待非常,然而木兰无心权位,归心似箭。走下战场,昔日的女英豪主动推却头上的光环,复归平淡,一心做回父母身边的好女儿了,她跟所有普通战士一样,惟愿家人平安,国家太平。

第六段详细铺写亲人盛情迎接木兰回家,颇具民歌特色,充满着生活气息:衰老的双亲彼此扶出城来相迎;姐姐盛妆梳洗以闺阁之礼相待;小弟杀猪宰羊来欢迎姐姐。家中一片欢乐祥和,这也是千家万户短暂的和平景象。接下来详写木兰的一连串动作,扣住“木兰是女郎”来展现她女性的一面,以互文手法多角度体现她回家的迫不及待、到家后的踏实安定,让人在替她高兴之余又不免回想军旅生活的苦楚。戏剧化的描写在于,木兰麻利地换上女装后开门看伙伴,伙伴们讶异惊愕、面面相觑。可想而知,伙伴们本就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而今发现她居然是位窈窕淑女,这令他们更添了一份浓浓的敬意,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男子的霸权时代也有像木兰一般的巾帼英豪,为了保家卫国挺身而出。

第七段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这民间式的幽默风趣令人回味无穷。

 

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女英雄形象,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与之齐辉的还有“乐府双璧”的另半边江山——《孔雀东南飞》,这也是一篇颂扬女性的叙事长诗,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坚毅忠贞的女子,在被封建家长制一再逼迫后选择自尽来显示自己的不屈抗争,虽然是悲剧收尾,但是其坚毅的品行是那个时代的强音,女子不甘沦为牺牲品而用死来成全自身的自主自由颇有进步意义。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③。

 

注释

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沧,通“苍”,青绿色。海,渤海。

②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sǒnɡ 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③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知人论世

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章。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意气风发的曹操登上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一首壮丽的诗歌从此流传后世。

 

理解赏析

《观沧海》不同于《龟虽寿》的直抒胸臆,曹操的豪迈气概在这首诗中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样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诗歌开头即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并且用一个“观”字统领整首诗歌。诗人登山望海,登高望远,即景生情,营造了阔大渺远的意境,激起了诗人心中的无限豪情。

在下面十句诗人所“观”之景中,通过诗人的眼,我们看到了水波摇动的海面、高高耸立的山岛、茂密繁盛的树木百草;我们似乎能够清晰地听到秋风吹拂树木、草木摇落的瑟瑟之声,以及海面上波浪汹涌、惊涛拍岸的巨大声响;我们跟随着诗人的想象,仿佛看见茫茫海面向远处无限延展,在海天一色、水天相接的大海尽头,太阳、月亮、星星、银河等都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似的。诗人的视角由近及远,所绘之景视听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极写大海的神奇壮观之美,通过联想无限的宇宙,更加突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

诗中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却丝毫没有古人常见的“悲秋”情怀。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操偏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竦峙的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读者感受到的只是大海的辽阔壮美,还有与之相称的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万丈。

因此,诗人所观之雄奇壮丽的大海,与其说是诗人眼中的客观之景,倒不如说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景。诗人在诗中生动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展现了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同时借景抒情,寄托了其积极进取、心怀统一国家的宏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拓展延伸

父子兄弟都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不免被传为佳话,比如历史上有名的“三曹”和“三苏”。“三曹”指的是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曹植是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散文和辞赋也成就颇高,代表作有《洛神赋》。“三苏”指的是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初中语文配套阅读·全新修订版 根据*审订的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目结集而成,是专为初中生量身订做的课外读物。

▲经典名作,全本呈现,文质兼美;权威专家导读,一线名师引读。

▲李镇西 余映潮 叶开 张文质联袂推荐

▲知人论世 疑难注释 内容解析 知识拓展 一线语文名师教你这样掌握古诗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618+)
  • 值得下载(347+)
  • 可以购买(663+)
  • 购买多(588+)
  • 无广告(298+)
  • 差评(594+)
  • 目录完整(263+)
  • 三星好评(506+)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焦***山:

    不错。。。。。


随机推荐